顧問/商學院求職路徑

CYL
4 min readSep 9, 2019

--

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,值得參考,但很難複製;求職是一場馬拉松,別跑成了百米障礙。

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,值得參考,但很難複製

大二升三暑假去四大做審計,大三學期間在一些市場研究公司(如尼爾森、野村總研、益普索等)或券商做行業研究,或是暑假去P&G/Loreal/聯合利華等FMCG,大三下學期挑戰MBB的暑期實習,如果沒辦法,就挑戰Tier 2 consulting (如Big4),再不然就考慮延畢。延畢沒什麼大不了,人生不會因為多了這半年就毀了,連國軍都要拿走我四個月了。

金融業的路徑,我參考幾個身邊朋友的LinkedIn,但就不詳細展開。留給之後寫這個系列的人繼續說。

Deloitte審計>Deloitte財務顧問>香港精品投行Evercore

深圳交易所>日盛投顧> KPMG財顧 > Morgan Stanley > IDG

美國商會>富邦風控>PE>VC>JP Morgan ER

PWC審計>花旗企金>券商ER>HSBC MA

不要想著一步登天,第一份實習不過是個跳板,讓你知道職場和學校的差別,同時也讓你更認清楚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。其實沒有所謂的典型案例,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,值得參考,但很難複製。

多看應屆生BBS/Chase Dream,你會知道其他人為了這份工作付出多少努力

在香港的那兩年,感受尤其明顯。我在Citi參加insight program的時候,甚至聽到有人休學,只為了做一個HSBC的operation短期職缺。我不確定這樣是否值得,也沒有要鼓勵休學實習,但現實是很多人為了一份工作,付出了你難以想像的努力。在大陸尤其如此,對很多企業來說,實習生最有價值的部分彷彿就是有用不完的時間和過剩的精力。應屆生BBS或Chase Dream論壇上有各種雞湯和血淚故事,在此就不一一展開。

可是我讀的是日文系、是生科系、是哲學系,能做某某工作嗎?

現況就是這個科系只是18/19歲你的做出的選擇,未必和你之後想做的工作有直接關係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,可是我讀的是日文系、是生科系,能做某某工作嗎?往往我的答案都是,這有關係嗎?

每次經驗分享完以後,我最常被同儕問到的問題就是,但你讀會計系,你懂那些特高壓電網、海上石油工程或太陽能嗎?每次我心裡都很想說,但你去做審計翻憑證之前,你有學過審計嗎?

確實,技術面來看,我一竅不通。但當初就偏偏進了一個做能源諮詢的項目組,只好逼得自己在很短的時間裡,掌握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和競爭格局,並快速做出總結或判斷,而這種快速學習的能力,在顧問業尤其重要。

我想說的是,能否勝任一份工作,尤其在顧問行業,和你讀的科系沒有直接關係。麥肯錫中國的招聘文宣裡,最後一句話就是,專業不限。你現在應該做的是問你自己到底想做什麼,然後極盡所能去往那個方向邁進,別管你到底選了什麼科系,或系上老師如何用他30年前的經歷給你洗腦。沒有弄懂也沒關係,至少,你會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不想做什麼。

選錯科系不是你的問題,但繼續欺騙自己,隨波逐流,就真的不能怪任何人了。不要妄自菲薄,但也千萬別過度自信。找到第一份含金量高的實習不代表之後就會一帆風順,求職是一場馬拉松,別跑成了百米障礙。

給面試官一個錄取你的理由

寫到很累,所以來一點雞湯。因為是雞湯,所以別太在意,好喝就好。

連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要如何給面試官一個錄取你的理由?從小到大,你花了1年準備指考/學測,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填志願、選學校,憑什麼覺得自己只要花幾個星期,就能夠找到你理想中的職缺,更何況,你可能會花接下來3–5年的時間做你的工作,只花幾個星期就想要找到理想中的工作,或許太草率了。

--

--

CYL

前諮詢民工,現任區塊鏈產品經理。 演講/合作邀請:yenlin2015@gmail.com